白色巨塔與白色恐怖

2017/7/9 人間福報

http://www.merit-times.com/newspage.aspx?unid=479487

林口長庚醫院日前發生急診部大批醫師集體請辭風暴,震驚社會。目前風波已落幕。

這起風波,起於醫療部門的決策委員會以「績效指標」檢討急診部門;認為留置病人太多、時間太長1,影響營運2

如果舊病人無法移出急診部,就無法收入新急診病患。3而急診部門醫師指出,急診病人不像慢性病人,回診時間可以排程。急診病人說來就來,而且是重大傷病才會掛急診,對於急診病人4不能說要趕人就趕。

但長庚決策委員會一再要求林口長庚急診部門縮短留置病人時間5,強行規畫減少留置空間6,等於是剝奪了醫師看診救人的功能7

(中略)

表面上,發動「整頓」急診的罪魁禍首下台,被處份者清白得雪。但是,在過程中,長庚一切以績效為管理最高指導原則的作法8,再度被社會注意並檢視。

醫院不是生產線,不能凡事以績效、賺錢為唯一的一把尺9

治病救人,醫療專業、醫德倫理才是醫院的核心價值。更何況,長庚醫院已經是國內最會賺錢的醫療單位,在各項醫療評鑑中,連續保持利潤排行榜第一名。

當利潤如此之高的一個集團,仍然容不下單一部門的稍有虧損10,而且整頓手段如此粗糙,這樣的經營心態與作風,給社會如此惡劣的觀感。

醫院的經營是整體的,各部門盈虧是互補的,豈可要每一部門都賺錢11

不只林口長庚的急診部門虧損,國內大型醫院的急診部門都面對賠錢的壓力,因健保給付偏低,未落實分級轉診,以致民眾都喜歡往大醫院的急診部門擠,這也是這次林口長庚事件的遠因12

多年來,醫界一再呼籲改革急診給付13,但權責單位始終沒有正視,林口長病事件是一個活生生的負面案例。

這次風暴中,醫師是受害者,醫院是自食其果的始作俑者,健保制度則成了「幫兇」,若能震醒主管單位,改正急診部門亂象,未嘗不是因禍得福。

否則,就只會落得醫師、醫院、健保和病患皆輸。

注解

1 半成品太多,lead time 太長。這不是與工廠的問題一樣嗎?

2 營運的內容、目的為何?急診部門獨自能改善嗎?是否會如生產現場一樣,背了許多前工程的黑鍋呢?

3 供(急診部收容能力)需(新急診的需求)不平衡,是製造業產銷的常態,若在製造業,會採取什麼對策呢?從市場預測、計畫、資源調度⋯⋯,甚至未來的投資計劃,是全公司總動員的活動,絕不會讓第一線人員孤軍奮鬥。

4 急診病人對醫院的收益貢獻若與其他部門的病人一樣,其實不必趕,增加收容能力即可。或是急診部趕人的能力輸給其他部門,導致坪效低或 c/p 值太高,才遭致此結果。但正因此才會有供需不平衡的問題,換個角度想,也許要獎勵急診部才對。

5 這是例行的豐田生產方式的改善方法。有些時間縮短得了,有些時間是正常的作業時間或是時效時間,若非改變方法,省不了的。

6 這也是豐田生產方式中慣用的方法,目的是及早發現問題,採取對策。關鍵在於採取了什麼對策。如同在生產現場若無相對應的體質,草率地降低工程間庫存,將導致生產線的紊亂。

7 這是急診部的核心功能與其附加價值,少了這一味,即無存在價值。

8 績效的定義會因公司而異,長庚賺錢,被民眾肯定是事實,我認為對急診室的績效考核要調整。

9 同上,做事總要有標準、尺度,才能成方圓。但這尺度是適當且與時俱進,具有刺激、激勵效果。這想法在製造部門合用,在其他人群的領域也合用。

10 虧損不是唯一的指標,研發部門都是虧損的,但卻是未來賺錢的必須。如何評量急診部門對其他部門的賺錢能力有多少貢獻呢?

11 同上,有些賺到的錢是看不見的,名聲、民眾的肯定怎麼計算呢?

12 若這是系統的問題,急診部對此無能為力。是否有其他部門該負責呢?集體辭職是委屈得不到伸張的表現。

13 這是個牽涉廣泛的問題,但不應成為本回長庚-賺錢醫院的問題。管理的對象是人、事、物,盈虧是過程不是最終結果,現狀不好,要持續改善。

分享至:

如有反馈,请邮件联系和记娱乐国际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