惟偏执于学习者得幸存

作者:新加坡国立大学 黄幸亮 教授
全文字数:1233
阅读时间:4分钟


李老师导言

认识多年的黄幸亮教授长年以教授戴明学说为乐。8月中蒙其邀请,为其“系统营运与价值链管理”课程讲授《流的传承》,我们对戴明学说与丰田模式有竟如此多的交集而有许多热烈的讨论。正好我所企划,由肖燕与洪郁修两位老师翻译的《丰田亲民方程式》完稿,因此请黄教授把关,并书写“读后感”。一句“谢谢您的分享,我收获甚丰。”让我放心不少。本专栏读者先睹为快!


拜读了由李兆华先生所企划翻译的《丰田亲民方程式》(原名:the toyota engagement equation, by tracey & ernie richardson) 对许多过去一知半解的丰田理念,顿时豁然开朗。这是一本美国土生土长的丰田人,回顾在美国丰田成长并分享丰田如何改变员工生命的伟大见证集。

从作者的经验分享,我发现丰田人(包括李兆华先生)有一种“重生、再生”的特质,就是他们都对丰田的栽培有无限的感激,因而愿意积极地把他们在丰田所累积学习的与他人分享,回馈社会。因为丰田就是一所人生大学(但是个人必需愿意奉献如修道士和宣教士)。

贯穿全书的是“造物先育人”的信念及实践,反映在所有丰田人的成长与领导的经验中和丰田的制度。这种信念是体现在仆人式领导,即领导均能以身作则以员工利益为出发点。这是丰田卓越突出的(信任)基础,每位领导都是培训师/教练。

对于一般外界熟悉的丰田之道的两大支柱:尊重人与持续改善,不像许多公司只是口号而已,而是充分反映在丰田从高层到基层,对事、接物、待人(顾客、员工、供货商所有利益相关者)的所有细节中。制定任何标准作业都要考虑为用户带来的价值。即使一秒钟的改善也不放过,因为积少成多的优势正是丰田的核心竞争力。

之所以能够达到这种境界,是因为丰田的文化及工作方式已使每个丰田人,每天都积极地参与公司的创价活动。丰田如何使每位员工每天积极参与创造价值的实践,为影响丰田至深的戴明的理论提供了最佳的实证(如:为培育人所作的一切,甚至胜于眼前利益,彻底实践了戴明(注)的14要点。)。

这种文化具有一个真正学习型组织所展现出来的特质,即全员持续学习。这也是丰田人从上到下的座右铭及自我要求。sdca (standardize, do, check, act) 及 pdsa (plan, do, study, act) 的思维就成为丰田人的工作方式,凡事问“为什么”的科学思维方式。

要能做到以上这些点,丰田的dna(discipline and accountability)是对待任何事物及解决问题要求高度的纪律与责任感。这也是丰田不断进步的原动力,包括组员自我要求准时在生产线就位的认知。

一般学习丰田(或精益)生产系统的公司之所以学不会,是因为他们都偏重方法论 (know-how),而未能清楚知道为什么要做所做的(know-why)。丰田人都清楚知道他们做每一件事背后的原因及价值。因为每位员工都指向真北,在丰田系统内全员都是利益共同体,公司关心员工发展,员工也关心公司的未来。

还有一点一般公司很难模仿的是领导扮演的角色。丰田的领导,不论哪一阶层,都践行一边领导一边学习,把握时机(善用领先指标及现场、现物、现实原则),以身作则,不轻易假手他人(美其名为“授权”),怠惰或推卸责任,而失去解决问题及改善的良机。

丰田的创始人向来忌讳把一些方法或理念标签化,因为一旦以一个简称名词为代号,如tps、lean、精益或精实,其危险是容易以偏概全,误导人。这或许也造成许多未深入理解丰田管理的学习者的错误及偏差认识。

丰田之所以成为丰田,可以大野耐一的智慧总结:没有问题是最大问题。

(注):丰田章一郎曾说,“没有一天我不会想到戴明对我们的影响。戴明是我们管理的核心。”

分享至:

如有反馈,请邮件联系和记娱乐国际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