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師開刀有刀品 手術氛圍百百種

​2016/12/12

http://www.merit-times.com.tw/newspage.aspx?unid=454604

【人間福報 台北訊】電視劇外科醫師替病人開刀繃緊神經、如履薄冰,現實情況醫師手術各有「刀品」;開刀聽音樂從搖滾、流行歌、民謠到古典樂,下刀前帶病人及團隊禱告,或僅主刀醫師開話題,曾有醫院為了訂出手術聽音樂傷腦筋,最後以病人安全為前提,尊重醫師「各有所好」。

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說,一台刀有主刀、助手和麻醉醫師、刷手1和流動2護理師負責遞刀具、整理刀台等約六到十名,長達十多小時的手術,有時需三十人輪流換班。

⋯⋯

仁愛綜合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詹廖明義說,醫院有一次因流動護理師音樂開得過大聲,主刀醫師破口大罵,一狀告到護理部,開刀房委員會卻做不出結論,難訂出手術聽音樂相關政策,僅能在不影響病人安全前提下,尊重醫師喜好,由開刀團隊培養默契。

振興醫院外科部兼腫瘤外科主任常傳訓分享,每當走進開刀房,流動護理師已開好西洋流行音樂,自己手術雖不太聽音樂,但考慮氛圍,聽音樂有時成了「儀式」;有些醫師有指定歌曲或曲風,護理師也會事先準備好音樂。

⋯⋯

精益心、眼與思

在這報導中,出現了三次「流動護理師」,我是手術室的外行,但對「流動」特別敏感,上網一查,果然有這樣的專業職稱與工作。

1、刷手護理師 – scrubbing nurse除了醫生之外,手術團隊應該還包括了負責精準又適時地傳遞器戒的護理師。

2、流動護理師 – circulating nurse / circulation nurse不在手術台上而是手術房中負責記錄,共同清點手術器械、紗布與提供後勤支援的巡迴護理師⋯⋯。

比較傳統與豐田的生產現場,豐田的生產線外有較高比例的非提高附加價值的人員,依不同的現場約有15-20%的督導、管理與異常對應人員,若包括物流人員則比例更高。

下圖是手術室的示意圖,直接手術的人員若包括手術助理醫師(2人),則有60%(3人)的非手術人員,是輔助手術能夠安全、迅速進行的護理師。當然視手術的規模,這比例也會有增減。

為何如此呢?手術的進行關係著病人的生命與健康,因此手術(operation)管理講究品質、精確與效率,因此手術室中的人員、物與情報的管理應是生產現場管理的先行者。

再對上述「非提高附加價值人員的比例」做個整理:

1、手術室>豐田現場>傳統的生產線。

2、根據以往的經驗,豐田現場在總人數減少的情況下,「非提高附加價值人員的比例」逐漸提高,整體的生產效率也在提高,也就是向手術室的方向移動。

3、什麼比例最合適?並無定論,與管理思維、作業的複雜度、人數規模而定。

4、別被這比例給制約了,若持續地以顧客的立場思考,如何以最合適的資源滿足顧客的需求,即會逐漸地找到適合自己的現場管理方法,且會持續進化。

以下是參考資料:
 
分享至:

如有反馈,请邮件联系和记娱乐国际: